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开幕 行业大咖发言集锦

发布时间:2025-02-21 12:18:49

      2025年2月20日上午,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盛大开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建国,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等重要领导亲临现场并发表致辞。九位行业重量级嘉宾分别从行业协会、平台、制作公司等不同角度,围绕“迎接‘剧’变,变与不变”主题进行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中国剧集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变革机遇。作为影视行业的“开年第一会”,开幕式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火爆。千余名来自各大平台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影视同行汇聚一堂,洽谈合作、交流项目、探讨行业未来动向。

     大会不仅是行业新动向的风向标,也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制协会长、制片人、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在演讲时提纲挈领,点明“2025年将是电视剧行业破局的关键之年”,以“精品引领、向新向质”为目标,他分享了三点行业期待:第一,以观众为本,重塑精品创作生态,打破对短期数据与商业套路的迷恋,剧集长短服务于叙事,建立市场反馈机制,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第二,以创新为翼,激发行业新生力量,创作者需要用新视角、新技术、创新的管理理念与灵活协作模式,为作品赋予时代生命力;第三,以协同为基,共筑长期主义格局,电视剧产业的繁荣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构建“共生共赢”生态,坚持做艰难但正确的长期主义作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夏晓辉结合央视总台的精品探索,认为在微短剧进入2.0时代、人工智能加速迭代的当下,“剧”变时代已然到来。对此,总台将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地纵深推进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他现场分享了总台于2025年电视剧工作规划与创新思考:第一,持续推动重大主题宣传提质升级,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第二,持续传承文脉、守正创新,巩固深化“满屏皆精品”,尤其是以“文化+科技”的有机融合为影视创作注入“新质生产力”;

    第三,持续向创新创意要效益,以跨界叙事、文旅影视、精品短剧等新的内容模式打造新的创收增长点;第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跃升。中制协常务副会长、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开篇抛出重磅预期,“也许影视行业会永久记住2025年。”他从电影、电视技术发明以来对影视行业影响最大的创新延展到当下行业最大的问题,结合爱奇艺的内容经验,认为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才是最重要的核心标准。针对当下问题的解法,龚宇提出多个观点:“不能注水,但也粗暴对待一刀切;剧本更重要;没有AI、虚拟拍摄等科技创新的支持可能会被主流淘汰;

     微短剧有群众基础,但是需要迅速升级……”最后他特别提到,在当下微短剧蓬勃发展期,排他性协议是抑制行业发展的糟糕行为,希望平台方与从业者更加保护行业健康发展,杜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制协副会长、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分享了腾讯视频在追寻“下一部好剧”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指出,腾讯视频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从青涩懵懂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并在2021年重新定位为“艺术与科技驱动的在线视频娱乐引领者”,将艺术价值作为内容战略的核心。孙忠怀强调,好剧应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腾讯视频建立了二元评估系统,以剧本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为创作的首要切入点,并反对唯“流量论”,强调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在商业价值方面,腾讯视频通过严格管控成本、探索多元化变现模式以及推行“严控制作成本、对赌后验激励”的合作模式,提升整体成功率并降低项目亏损水平。孙忠怀呼吁创作者、制片公司和平台之间形成良好的共创关系,通过后验激励机制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春羽影视董事长郑晓龙重点讨论了剧作发展过程中形式与价值观的变与不变。

      他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形式,迎合了现代观众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容深度不足、同质化严重以及低俗化等问题。他强调,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影视剧创作应保持故事内涵与复杂性,注重内容质量,避免盲目跟风。郑晓龙还提到,当前部分微短剧存在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如“拜金主义”、“屌丝逆袭”等,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这背后与审查机制的缺失有关。他呼吁加强监管,平衡文艺作品的严肃性与娱乐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影视作品朝着精品化、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制协常务副会长、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结合华策影视几十年的从业经验分享了四点体会:第一,对精品内容的追求是影视产业的立身之魂,好作品是“卷”出来的;第二,产业生态的积极布局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第三,拥抱科技变化浪潮是影视文化行业的未来科技变革;第四,对国际传播的不懈坚持是中国影视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最后她表示,“站在影视行业深刻变革的大时代,唯有坚守内容的初心,锚定不变,主动求变,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方能在剧变中把握新的发展和未来。”中制协名誉会长、北京京都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小刚探讨了影视行业在传播业态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认知、探索、融合与发展趋势。他认为,当前的变局和升级是必然的,创作者应顺应受众习惯的变化,推动章回小说体的庭堂级叙事变革。他强调,爽点剧需从情绪宣泄向文化叙事提升,长剧需适应移动化受众的需求。尤小刚提出“焦点化创作规律”,主张通过精准聚焦和优化叙事结构(如前五集的焦点叙事)来提升受众留存率,期待行业采用去中心化的记账分账模式,以期实现公正透明的良性产业闭环。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纵览短剧发展脉络,从小程序与端原生两大方向分析了当下短剧市场的内容走势,并结合红果短剧当下三大内容合作模式与业务增长趋势,认为短剧行业当下已经到达高速增量、持续向好的新阶段。

      他坦言,短剧市场当下仍存在质量参差、同质化、盗版侵权等严峻问题,红果对此各有应对措施,也期待和广大行业同仁共谋短剧内容的发展升级与多样商业化开发,推动短剧行业走向更健康、更成熟的未来。易凯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从资方角度出发,表示尽管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在过去15年中用户规模和付费能力显著增长,但仍存在市场增长与市值缩水的价值悖论。对此,他认为长剧需要向国际水准看齐,依靠IP“续季化”突围,释放衍生价值;短剧则仅为市场补充,未来必将走向精品化、引入生成式AI以降本增效。

     王冉预测,未来市场将呈现头部集中化和微短剧社会化的格局,而超级IP和AI价值重构将成为行业的终极机会。主旨演讲之后,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提出行业亟待解决的四大痛点:第一,精品剧集创作需要保持“质”与“量”的平衡,行业需保证每年200部以上的剧集产量;第二,短剧集商业模式仍不成熟,可尝试多平台联播等方式探索盈利模式;第三,行业上下游必须保持“共生共担”,激发行业创造力与创新力;第四,盗版现象近年来给视频平台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加强版权保护,保障行业健康发展。苏晓直面四大痛点并试图寻觅解法,力图为剧集产业找寻新的航向。总体来看,直面挑战、创作精品、协同合作、追求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为全行业聚力向新的发展共识,也指明了广大中国电视剧创作者后续努力的新方向。期待各位嘉宾在“开年第一会”上的恳切发言如同一缕春风,助力影视行业勠力同心、破局共赢。20日下午,各大平台首度集结,集中发布全平台年度趋势与市场需求,为广大内容制作方指明年度新方向;20日晚,“金树林·绽放之夜”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年度盛典将为全产业链各大工种的年度优秀创作者颁发荣誉,肯定追求精品的工匠精神;21日全天,活动精心准备了14场产业专题对话,讲干货、讲案例、各具亮点,期待与大家在现场相见。